陈衍宁 官方网站

http://chenyanning.zxart.cn/

陈衍宁

陈衍宁

粉丝:427577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陈衍宁,1945年生,广州人。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舞台美术班。1970年至1986年为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在此期间,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奖,他的油画和国画多次被选入“全国美展”。1986年赴美国留...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提供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创造质朴沉实之美——读陈衍宁的油画

  陈衍宁的名字早在七十年代就为中国画界所熟知。他的作品不断在全国美展上出现,而在一九七四年的全国美展上,他的油画作品《渔港新医》则得到画界的普遍好评。那时,人们已经注意到,陈衍宁是位多面手,他主攻油画,也画水墨和连环画。他有很全面的写实造型能力,也有一双观察敏锐而细致的眼睛,他善于在平凡的食物中发现美。他有纯真的心灵和精湛的构思能力,能巧妙地将生活现象提炼为感人的艺术形象。我认为《渔港新医》是他的成名之作。这幅在中国油画界有影响的作品,后来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作为展品之一送往法国春季沙龙展出,也受到法国画界的注意。四十年代出生的陈衍宁,作为当代中国第四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七十年代中期崛起,成为这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时代赋予这一代花家地使命,是继续完善中国写实油画艺术,把西方古典油画语言的精神和技巧全面地吸收过来,使之在中国的土壤上茁壮成长。因为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苦难,一代代艺术家的理想遭到无情的挫折和毁灭。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第一代人因没有实现创作油画的宏篇巨制而抱憾终生;以董希文、王式廓为代表的第二代油画家的艺术才智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代油画家丧失了最可贵的十年,在文革之后他们意气风发地急起直追,但已有创作精力和革新锐气开始消灭之迹象。时代呼唤第四代和第五代人的出现。陈衍宁、陈逸飞、陈丹青、程丛林、罗中立等一代新人应运而出,为中国油画界增添了无限生机。

  油画在欧洲已经是古老的艺术门类,从西方前卫的艺术观念看,当前专门讨论油画创作这个课题,已经不合时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要不要发展油画,特别是写实油画在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在中国画界有过争论。虽有前卫勇士们的激烈反对,大多数人仍然坚持要扶植和培养包括写实风格在内的中国油画艺术。理由是:社会之所以需要艺术,主要是基于艺术创作所反应的视觉观念和方式,游离于大众审美观念和思维的拓展,从而也有益于社会的变革。就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包括写实风格在内的油画艺术所体现的观念,所运用的表现手段,对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其中的文化精英来说,在审美领域内仍有扩大视野、开拓观念的作用,还有可能为中国本土传统艺术的革新,提供参照和借鉴。中国社会不仅要接触西方油画的原作,而且还需要本国艺术家创造的油画作品。因为由中国艺术家创造的油画作品,在引进欧洲人发明的手段、方法的同时,会从本民族文化的根底,从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从现实生活的体验出发,为含有浓烈西方特色的油画增加新的东方色彩。这是在移植西方艺术过程中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不仅反映出我们民族的广阔的胸怀和自信,也反映处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才能;这种再创造既丰富了我们民族艺术的宝库,也为世界艺术的更为多姿多彩,为油画语言的拓宽作出我们的贡献。

  假如说,我们在中国前三代油画家的作品中,已经看到他们取得的初步的但却是可贵的探索成果,那么在第四代人陈衍宁、陈逸飞、陈丹青等人的写实油画创作中,可以看到他们更为自觉的追求。他们在接受西方写实油画的精神和技巧的同时,努力把东方艺术的神韵融入其中。不用说,他们从前辈画家的探索中吸取了养料。他们有了更高的起点。他们在没有见到西方古典油画原作的情况下,油画技巧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而一旦他们走出国门,大量观摩原作,油画语言的运用就更为娴熟自然,而东方神韵也随之更为强烈。

  从陈衍宁走过的艺术家历程来看,八十年代初是他油画艺术的一个转折期。从那时起,他逐渐从文学性和情节性中解脱出来,更为注意发挥油画本体语言的潜力;他也逐渐从理想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加注意发掘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在《绿韵》、《母与子》、《憧憬》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对描绘对象朴素真挚的感情;看到坐着对油画造型、色彩语言为醉为痴的迷恋,也可以看到坐着所崇尚和追求的真善美统一的艺术观。读他的作品,似一股清新的质朴沉实之风迎面扑来。陈衍宁油画艺术的进步是中国油画变革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场变革中,他是一位稳健的探新者。出自于他对艺术的认识,他的修养和气质,他走渐进的路,用扎扎实实的劳动完善写实油画语言。即使在注重发挥油画艺术本体语言、重视形象本身感染力的过程中,他也审慎地避免走“纯绘画”的道路。他的不少作品仍然悄悄地保留了某些暗示人物身份、经历和性格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完全抛弃文学性和情节性,而是把它们融入绘画形象的语言之中。我以为,这是符合陈衍宁艺术个性的一种文学选择,也是他的肖像艺术的风格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也一直随着他近几年来的新作。

  从八十年代中期起,陈衍宁到国外进行艺术交流、深造和工作。在和国外艺术广泛的接触中,随着视野的开阔,胆识也随之增大,尤其在他的肖像艺术得到英国和美国的承认和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大概也是在这时,他对早就被自己视为座右铭的名言“厚积薄发,博观约取”理解得才更为深刻。这几年的油画创作,他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性的同时,更强化自己的风格,更自觉地追求气势和意境,因而作品更为大度和整体。他画得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自由,这是在国际艺坛显示出来的自信和自由,弥为珍贵。他接受许多订件,在这一类作品中他的艺术个性仍然十分鲜明。身在异乡,他更加怀念故土。他的不少新作,画他记忆中的人物、事物和地方,表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情结。他笔下的南方女性,娴静、温柔、有内在的魅力。他没有被商业化的艺术市场埋没,却要用自己的艺术征服笼罩在商业气氛下的人们。他的这种执着于艺术的精神,也值得人们钦佩。

  陈衍宁为自己的成功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他作画勤奋,素有“画牛”之称。几十年来,他练就了坚实的造型基本功。他的素描不仅画得准确生动,且有自己的追求。作品中迷人的轮廓线和结构美,常使人为之叫绝。在色彩上,他花功夫最多,他善于以刀代笔,用刀的刮涂、堆、拉产生特殊的趣味。他灵活自然地运用色彩,用较少的颜色创造丰富的色彩效果。他注重笔触和笔势美,注重色调和和谐与优雅,注重画面境界的创造。他的油画创作无疑是得益于他的中国画的修养。陈衍宁十分重视绘画技巧和技艺的完善。他视技巧、技艺的完美是艺术创造的重要条件。这大概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也是他能在西方肖像画坛打开局面的重要原因。我们冷静地观察当代西方艺术,在惊叹前卫艺术家开放的意识和观念以及他所探新的勇气与胆识之余,也不能不看到他们当中不少人由于执迷观念和行为而陷入难以自拔的绝境。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其中轻视技巧、技艺是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艺术家只凭观念,不掌握技艺,何以创造艺术,而掌握成熟的技艺,岂是一蹴而成的事?脑袋、心和手的脱离,观念和技艺的脱节所造成的弊端,在西方艺坛已暴露无疑。我想,陈衍宁的油画艺术之所以为此得到西方社会的“厚爱”,和陈衍宁之所以能在哪里“恣意放纵”地施展自己的才智,也与此不无关系。(邵大箴)